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
摘 要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建设开放、人文、智慧、高效、安全、和谐的智慧校园,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在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下实现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前言
《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现代化的教育具有公平性、多样性、个性化、终身化和国际化等特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运用信息化优势,加速形成教育现代化属性的过程,是将“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可执行、可测评的具体战略举措之中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应用系统建设阶段和信息数据整合阶段,很多高校都已经在这批信息化建设浪潮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投入,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还将不断的往前推进。在此背景下,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作为处于信息化建设初级阶段的高校,需充分借鉴前人经验,认真思考未来的学院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寻找适合学院未来发展的建设发展模式。
第二章 高校信息化发展痛点
当前,国内高校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各自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或应用软件,这些软件系统之间无法业务关联数据共享。“信息孤岛”、“应用烟囱”由此产生,使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大打折扣。同时,由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是采用项目化的形式展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产品化的应用软件由于系统架构及业务伸缩性问题,无法满足学院需求的不断变化。导致项目验收以后,软件无法升级,与学院业务脱节,最终导致很多项目的失败。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学院的信息化建设要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结合学院的区域特色和发展现状,转变思路,将“信息化”作为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学院师生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最终目的,不仅要将原来管理以及管理涉及到的流程移植到软件中,为相关业务人员提供便捷的工具,更要为广大师生个体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服务,让信息化成果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全面推动学院信息化建设进程,将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开放、多元、人文、智慧、高效、安全、和谐”的智慧校园。
第三章 学院信息化发展成果
近年来,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下,学院开始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在校园网、网络安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面,部署实施了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站群、鄂应院APP、党建系统、一卡通业务管理系统、教务系统、金盘图书管理系统、金盘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以及正在实施部署的满足学院智慧校园长期战略发展的校级统一中台系统。学院的信息化发展趋势良好,信息化服务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环境不断改善,信息化作用显著。
下一步,学院的信息化工作将继续扩充硬件设施基础资源、提升学院运算能力、安全保障能力、防灾容灾能力,夯实学院信息化长期发展的基础。以此为前提,继续构建统一的校级信息化平台,不断补充完善各级各类型部门的软件应用,基本解决学院在行政办公管理、教务管理、学工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需求和结果性数据维护的需求。为各级各类型业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开展业务办理提供有效的应用环境。
第四章 学院信息化发展思路
四.1 建设思路转变 — 行政化到服务化
传统建设思路以行政部门管理类需求为主要导向,导致的用户体验差、使用率低等顽疾是无法避免的。解决的根本在于对现有建设思路的转变。不再局限于行政化、管理化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建设的真正价值,让全校师生在包括管理、教学、生活、工作、科研、社交等各个领域体验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和价值。以平台化的思路,实现垂直应用到综合服务的转型,面向广大学生、老师、职工进行服务化的改造,提高用户体验,形成全覆盖的应用。更好的让校内人员充分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便利。
四.2 使用过程转变 — 数字化到智能化
传统模式下的学院信息化建设完成后,网络信息中心及各管理者只能从信息系统中获取对应的业务结果数据。对于最终用户来说,信息化无法采集其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行为数据为后期调优提供依据,对于各级管理者来说,现有的业务结果数据无法带来有价值的决策支持帮助。学院的信息化建设积累的大量数据无法发挥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改变现有的信息化使用过程,基于服务化的全面推广,将大量的行为数据、流程数据进行积累,并辅以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工具,在校内形成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模型。对校内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在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同时,基于用户行为数据,为服务改造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为用户更便利、更有效的使用信息化提供更加智能的自动化服务。
四.3 接入方式转变 — 封闭化到开放化
多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壁垒会造成学院需要在不同的技术架构之下维护整个学院的信息系统。且在需要进行信息系统集成的时候会带来越来越大的困难和复杂度。同时,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开发过程造成单纯应对当期需要,一旦固化很难随着业务的变化进行调整,即使调整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升级改造带来的风险。
转变接入方式,构建开放的校级平台,制定统一校级标准。各类应用系统,必须基于并遵守学院接入标准、数据标准、服务标准接入校级平台,全面消除技术壁垒,打通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共享,降低运维难度。同时各业务系统需要按照统一标准对外提供标准化服务,由学院统一整合、管理、发布,形成校级应用市场,为全校师生教学、工作、生活提供丰富、全面、个性化的信息化服务。
第五章 学院信息化建设内容
五.1 总体思路
五.1.1 夯实信息化基础,构建云端数据中心
以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合理优化信息化资源配置为原则,不断加强学院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网络传输、运算能力,加快运算资源、存储资源建设,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学院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的信息化引擎。
五.1.2 制定信息化标准,构建智慧校园平台
以学院智慧校园长期发展目标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统一门户、统一用户中心、统一身份认证中心、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统一流程中心。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校级统一开发标准、数据标准、API标准、服务标准,实现对校内各类应用、服务的有序接入和管理,统筹协调数据层面、开发层面、应用层面和运维层面,搭建统一的、开放的、兼容的智慧校园枢纽。
五.1.3 丰富信息化应用,构建智能运行体系
不断完善学院的业务系统。基于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校内通过服务封装和流程重组的方式,将原先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重新通过服务的方式进行展现,并通过基础支撑平台的组件化能力,组装成新的业务,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针对包含教师、学生、职工、管理人员等几大角色,提供除了原有行政管理类外的全维度服务,覆盖生活、工作、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让学院的信息化建设真正面对全校人员发挥作用。增加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使用价值,提升全员对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共享水平。同时,收集大量传统管理信息化建设无法获取到的校内数据,为办学治校各方面的决策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五.1.4 优化信息化生态,构建全员发展环境
以统一校级平台构建的IT生态系统为基础,逐步建成一个集应用生态、服务生态、运营生态“三位一体”的开放式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l 应用生态
以校级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以及统一认证中心、统一消息中心、统一API中心等在内的公共平台为基础,为学院提供统一的、高交互性、高开放性的应用运行环境。通过服务集成工具实现服务的集成和共享,通过服务治理工具实现服务的有效运行,通过服务管理工具实现各服务间的规范化调用,进而形成良好的智慧校园应用生态。
l 服务生态
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变传统业务系统工具化的使用模式,充分整合各类业务系统后台数据,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面向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应用服务,不断提升师生对智慧校园获得感和参与感。并对各项服务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针对用户的切实需求持续迭代优化,逐步构建良性的智慧校园服务生态。
l 运营生态
将传统的标准化软件采购模式转变为量身定制、持续优化的,使用者和建设者共同成长的,智慧校园各方人员携手共建、合作共赢的运营模式,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校园运营生态。
五.2 总体架构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智慧校园整体架构图
五.3 建设内容
五.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安全
五.3.1.1 网络基础建设
实施校园网优化升级工程,对全校的弱电管网重新规划,对全校弱电管网进行改造,对两校区部分教学、办公楼宇、图书馆、学生食堂网络线路进行新建和改造升级,增加信息接入节点,提升接入能力和出口能力, 继续打造高品质校园网络基础。完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实现wifi6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IPv6部署和应用。完成学生公寓楼的网络改造。
五.3.1.2 安全保障体系
继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设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安全保障系统平台,确保学院重要数据和应用系统具有抵抗灾难的能力,为学院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保证。发挥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网络流量监控系统、IP网关控制管理系统作用,优化安全管理策略,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对所有应用系统实行等级保护,根据应用系统的重要程度分级落实等保措施。
五.3.1.3 完善运算资源
加强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增加500T存储,配置高性能服务器50台,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计算平台,满足全校师生的科研和学习需要。
五.3.1.4 异地容灾策略
建设以康巴什校区计算中心为主、东胜校区计算中心为辅的异地容灾系统,为大量的运算要求和海量的数据存储提供坚强的保障。
五.3.2 持续推进平台建设,统一智慧校园开发标准
五.3.2.1 业务中台
基于统一的用户中心、认证中心、应用中心、服务中心、插件中心、API管理中心、日志中心、消息中心、流程中心,搭建智慧校园开发平台,向用户提供开发者文档、接口访问授权等服务,校内外相关个人和组织都可以成为智慧校园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从而构建良性的智慧校园建设生态。
五.3.2.2 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主要包括统一数据标准、数据存储管理、数据综合治理、数据共享服务等,要始终围绕业务系统建设需求,清洗、转换、共享有价值的数据,实现业务和数据相互驱动,协同发展。
五.3.2.3 一站式服务门户
一站式服务门户包括PC端和手机APP端,要发挥“信息聚合、业务导航、网上办事”的作用,在已建成的信息系统、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基础上,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便捷、更规范、更透明的校园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
五.3.3 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全面再造业务流程
基于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通过服务封装和流程再造,组装新的业务,实现生活、工作、教学、科研等全维度服务。
五.3.3.1 教务管理系统
建设“智慧教务管理系统”,着力解决教学管理中的效率低下、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实现对教学活动全过程服务和教学质量全方位监控。“智慧教务管理系统”所有功能模块需要适应学院本科、高职、中职、各类预科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管理;涉及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学籍管理、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开课/排课、选课、考试安排、成绩管理、教材管理、毕业审核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多个环节。建成后的“智慧教务管理系统”可实现教学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3.3.2 人事管理系统
以组织机构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人事管理、师资培养与发展、考勤管理、薪酬管理、决策支持、教职工综合服务等核心业务系统为基础,建设人事管理系统。
五.3.3.3 学工管理系统
建设学工管理系统,覆盖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面向学院各层次、各部门用户,支持学生从入学到离校全过程的所有环节,系统功能包括:系统管理数据维护、公共信息、学籍管理、综合素质测评、常规管理、学生资助、奖学金、荣誉称号、证书管理、公寓管理系统、辅导员考核、心理健康管理、自定义申请、自定义查询与统计、离校管理、社团管理。
五.3.3.4 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是实现学院统一的财务管理操作平台和风险控制平台,实现财务审批、财务预算、财务核算,将财务制度、内控原则、操作规范通过工作流程和权限参数设置融入计算机程序中,为后续成本控制、财务分析、业绩考评、经济资本配置等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五.3.3.5 资产管理系统
依托信息平台,构建服务型职能部门,为全校教职工提供一站式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服务大厅,涵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相关业务,建立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全校的各项资产数据信息,包括资产总量、资产结构、资产分布、资产变动等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资产数据情报。同时满足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学院内部管理的需要,数据报表即时生成,一键上报。
五.3.3.6 后勤管理系统
建设先进的校园节能减排、安全防范、运行监控等平台,通过网络将其有机结合,集存储、智能分析、预警处理和安全机制为一体,具有可视化统一指挥、调度、管控等功能,为学院提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技术保障平台。
五.3.3.7 协同办公系统
建设协同办公平台,实现统一公文管理等行政管理及综合办公、公文等政务业务多级协同联动、跨单位联审联批、人员即时协作沟通、信息高度集成共享、智能数据分析的协同办公平台。全面支撑政务办公的协同化、分析决策的科学化,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政务效率,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促进服务型校园的实现。
五.3.3.8 智慧党建管理系统
建设智慧党建管理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党务工作流程信息化、党员服务移动化,是一站式党建服务平台,即通过一个平台,解决党务工作、党员服务、党员学习、党的宣传、思想建设及党的监督等党建所有问题。
五.3.3.9 团委工作管理系统
建设团委工作管理系统,以广大师生为主要面向对象,主要实现团组织信息管理、文化活动管理、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青马工程、评优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改变学院团委工作的人工化、表格化的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大数据化分析决策能力,科学化开展学院团委各项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学院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发展。
五.3.3.10 工会管理系统
建设工会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院开展各项工会工作提供便利,提供工作效率,实现学院工会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主要包括办公室管理、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管理、组织管理、女工管理、文体管理、各项制度管理、宣传管理、群众管理。
五.3.3.11 鄂应院-码上行
学院以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的电子通行证为基础,逐步扩展应用,建设“鄂应院-码上行”。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服务体验,实现包括图书借阅、食堂就餐、打水、淋浴、洗衣等学院师生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服务类应用,也可为学院管理实现宿舍考勤、门禁管理、会议签到、学生违纪违约管控等方面的管理应用。
五.3.3.12 科研管理系统
建设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从立项、科研进度、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统一管理,并与财务系统实现联动,对科研项目进行动态分析,建设有关应用技术数据分析和应用技术科研开放创新的网络平台。
五.3.3.13 网格化安全管理系统
随着学院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需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网格化”管理模式,建设一套适合学院的网格化安全管理系统,以促进“平安校园”的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校园网格信息管理、安全报告任务安排、安全报告管理、安全报告分析、问题处理、安全标准、安全宣传、网格安全大数据。通过系统的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降低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提升校园安全管理能力,并逐步建立一套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五.3.3.14 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完整书目及封面信息,可自由设置读者类型、可借天数、可借册数、续借次数、续借天数等信息,通过采集读者照片、身份证采集方式快速录入读者信息,可按类型数、中图分类法、多条件检索等多种方式快速检索需要寻找的图书信息。实现图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便捷化,智能化,从而提升服务品质,降低管理难度。
五.3.3.15 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管理系统为所有定制功能提供了连接通道,利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校园内的各项设施管理融合到一卡通管理系统中,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3.3.16 网上授课系统
充分利用网络通讯、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建设一套网络授课系统,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互动,向学生提供网络辅助学习功能,可以进行网上提问、在线测试、在线讨论。向教师提供课程信息发布、课件制作、布置作业、网上答疑、在线测试等功能,并保留学习痕迹,实现各类教学统计分析。
通过网上授课系统的建设,加快学院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共享,推进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满足特殊情况下学院师生远程教学的需求,实现“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
五.3.3.17 实践教学系统
建设学院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对实践基地和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建设必要的虚拟化实践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五.3.3.18 创新创业平台
利用“互联网+”激活校园创新校园创业细胞,引进和建设互联网创新平台,营造开放创新生态,结合学院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创业新技能,培育学生创业新思想。
五.3.4 校情数据分析挖掘,精准辅助决策管理
数据作为学院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直接反应教学科研水平以及综合管理能力。通过整合校内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校级大数据平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最终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另一层面,大数据分析结果必须回归业务本身才有意义,业务产生数据,而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反向评价业务本身存在的不足,进而持续驱动业务优化。
五.3.4.1 基本状态数据库
根据学院战略发展需求,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有关指标要求,加快建设学院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规范学院相关部门有效采集数据,积极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持续改进学院本科教学质量。
学院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院基本信息数据子集、学院基本条件数据子集、学生信息数据子集、教职工信息数据子集、学科专业数据子集、人才培养数据子集、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数据子集等。
五.3.4.2 教学质量报告
通过学院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贯通历年数据,采用多维关联分析、指标细化、数据项与评估要素关联等多种方法,一键生成学院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精准查找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制订并落实整改方案,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确保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达到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教师数量及结构、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本科实验实习经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图书文献馆藏建设及使用情况、实践教学学分和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四六级英语通过率、体质测试达标率、教学行政用房情况、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初次就业率、蒙语授课专业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等。
五.3.4.3 校情大数据平台
5.3.4.3.1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人数、性别、民族、年龄、政治面貌、专业、生源地、家庭情况等方面进行历年与学生相关的详细统计分析。利用导入生源分析表进行历年录取分数分析、完成计划情况分析、来源学校分析以及就业统计分析(如就业总体情况等)。
5.3.4.3.2教职工基本情况分析
教职工人数、性别、民族、年龄、政治面貌、学历、学缘、职称、职级、家庭情况等信息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5.3.4.3.3资产情况分析
对设备、设备类型、设备购置、设备维修、设备报废等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优化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5.3.4.3.4一卡通使用情况分析
实现师生员工消费习惯分析、消费趋势分析、消费点统计分析等功能。如就餐方面:通过对就餐人数统计分析、学生餐厅月消费分析、学生就餐人数峰值分析、低消费预警等数据分析,不断优化餐饮服务。
通过对一卡通消费数据的分析,分析学生的日常用餐和生活消费模式,为勤工俭学、贫困生资助、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等提供数据依据,确保各项补助尽可能合理地发放。可以对学生的消费模式(消费时间、消费内容)进行分类。与健康数据相结合,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饮食建议。与教学数据结合,探索生活习惯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度。
5.3.4.3.5学生住宿情况分析
以各种图形、表格形式,以院系、班级等不同维度展示在校生住宿情况,通过与现有一卡通宿舍门禁系统联动,统计学生进出宿舍状况,对晚归、夜不归宿等违反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控报警。
5.3.4.3.6生源数据分析
根据各地区新生的报到率和在校的学习表现,调整生源地分布和招生策略。在分析过程中针对省内生源,可以把生源地分析粒度缩小到旗县、乡镇,外省生源可以把分析粒度扩大到省、地市,并根据分析结果指导招生部门开展考前宣讲、优惠政策制定等,以提高学院的生源质量。
5.3.4.3.7就业数据分析
通过对学生专业分布和就业数据的分析,了解各专业在校学生的结构分布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并探索建立合理的信息共享模式,使用人单位和学院有更流畅的信息交流。也可以建立毕业生的职业数据跟踪,更好地引导在校学生的就业分流,发挥优秀毕业生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作用。使学院制定的就业政策能及时反映就业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5.3.4.3.8图书馆借阅分析
通过对图书借阅和电子阅览室使用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模式和阅读频率,以及对数字资源的内容需求,为调整图书的类型和改进阅读服务提供依据。可以对学生阅读内容、阅读数量、借阅习惯和学业状况、能力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图书服务。
5.3.4.3.9学生行为轨迹分析
跟据学生在校消费行为(就餐、购物)数据、上网行为数据、学生图书借阅数据、学生在校行为轨迹、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学生住宿信息、门禁数据,通过实时和定时计算任务发现失联学生,及时向学生所在系辅导员和负责人推送数据,达到早知道、早干预,降低学生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提升学院学生安全管理水平。
5.3.4.3.10上网行为分析
通过对网络流控数据和访问数据的分析,追踪不同用户的上网习惯、访问内容、软件使用等,掌握校园流行趋势、技术动态和热点事件,以及对可能存在的病毒和舆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控制和预警。也可以和学业成绩、健康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以便进行适时精准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5.3.4.3.11学业预警分析
学业预警模块基于学生的历史成绩与专业排名、累计挂科数量、上学期挂科门数、每月平均借书量与排名、每天平均上网时长、惩罚记录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历史数据深度对比,及时发现学生学业风险,并进行有效干预。
5.3.4.3.12学生行为预警
学生行为预警直接关注的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异常表现,包括思想和行为等各个方面。预警信息收集主要通过学生信息员、生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预警链条识别学生在情绪、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确保学生安全。
5.3.4.3.13学生全景分析
数据只有在流转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有价值的数据才能引起使用者的关注,使数据权威生产者变被动为主动地去维护数据,以保证数据有效性。大数据可应用于对学生群体或者个人的全景分析中,尽可能多的收集关于学生在校事件的多维度数据,从而帮助在校学生或已经毕业的学生回顾自己在校期间的各种值得纪念的大事件。
5.3.4.3.14教师全景分析
大数据应用于对教师群体或者个人的全景分析中,通过尽可能多的收集关于教师在职期间事件的多维度数据,形成教师全景数据,从而帮助在职教师或已退休教师回顾自己在职生涯各种值得纪念的大事件。
5.3.4.3.15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系统方便校园获取互联网相关信息,通过情感分析准确判断校园舆情的情感方向,经聚类分析后对相关热点舆情进行跟踪管控。
5.3.4.3.16其他综合分析模型
建立学生成绩与图书馆借阅相关性分析、学生成绩与图书馆进出次数相关性、学生成绩与吃早餐次数相关性分析、教职工职称与科研成果相关性分析、教职工来校年份与科研成果分析、教职工引进人才方式与科研成果相关性分析、不同岗位、学科门类下的科研成果产出分析、资产投入与科研产出的产出比分析、教职工教学任务量与科研产出相关分析、学生成绩与教师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以及教职工职称的相关性分析、低消费学生与助学金发放的交叉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找出相关规律性,实现科学决策。
第六章 学院信息化工作五年阶段性规划
本规划按照“总体规划、顶层设计、需求导向、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充分借鉴国内各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经验,合理规划建设步骤,兼顾短期学院的信息化需求与长期智慧校园发展的目标。
具体规划如下:
序号 |
规划阶段 |
规划项目 |
建设时间 |
1 |
基础设施建设 |
网络基础建设 |
2020年-2025年 |
2 |
安全保障体系 |
2020年-2025年 |
3 |
计算及存储资源扩充 |
2021年-2023年 |
4 |
双校区灾备 |
2021年-2023年 |
5 |
持续推进平台 |
业务中台 |
2020年-2025年 |
6 |
数据中台 |
2020年-2025年 |
7 |
一站式服务平台 |
2020年-2025年 |
8 |
完善应用系统 |
教务系统 |
2020年-2021年 |
9 |
人事系统 |
2020年-2021年 |
10 |
协同办公系统 |
2020年-2021年 |
11 |
学工系统 |
2020年-2021年 |
12 |
资产系统 |
2020年-2021年 |
13 |
科研系统 |
2021年-2022年 |
14 |
创新平台 |
2022年-2023年 |
15 |
实践教学 |
2021年-2022年 |
16 |
后勤系统 |
2021年-2023年 |
17 |
鄂应院-码上行 |
2020年-2023年 |
18 |
一卡通系统 |
2020年-2021年 |
19 |
智慧党建系统 |
2020年-2021年 |
20 |
网上授课系统 |
2021年-2023年 |
21 |
财务系统 |
2020年-2022年 |
22 |
图书管理系统 |
2020年-2022年 |
23 |
网格化安全管理 |
2020年-2021年 |
24 |
团委系统 |
2021年-2022年 |
25 |
工会系统 |
2022年-2023年 |
26 |
大数据平台 |
基本状态数据库 |
2021年-2023年 |
27 |
教学质量报告 |
2021年-2023年 |
28 |
校情大数据分析 |
2023年-2025年 |